根据stakingrewards.com最新数据(10月25日),在目前的staking项目中,仅三个90%以上得分(IOST 、Decred和Cosmos)。
窥一斑而见全豹,相较于年初“staking”概念大热时的光景,当下一片哀嚎,堪称经历了一场从币价表现到口碑信心的全面沦陷,无论年化收益是从5%到50%,都难以弥补法币价值动辄普遍跌幅50%乃至90%以上的惨痛跌幅,其间不少项目的社区和生态陷入一片绝望般的死寂。
如何平衡“不可能三角”
共识机制层面,POS和DPOS相较于POW而言,在可扩展性提升和资源节约方面确实是极大地进步,但有得必有失,POS、DPOS因此附带的中心化“马太效应”痼疾也一直饱受诟病。
正是基于整个网络生态在“不可能三角”上的平衡考虑,很多项目都独创了具备各自生态特点的共识机制,大多数的“不可能三角”平衡就是实现比DPoS更去中心化的同时,也兼具高可扩展性:
相对于传统的POS和DPOS机制节点数量上限不加限制,没有像EOS那样固定数量的超级节点数,更加去中心化;
而且对于出块节点,每一个节点都有着完全平等的出块机会,而不会出现某些POS项目“类财阀体制”那样完全的头部效应或者是被特别大的节点垄断;
总体的服务商用的技术架构目标也很清晰:
在不降低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,可扩展性优于ETH;
在不降低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前提下,去中心化程度优于EOS;
目前确实有一些国内外专注于商用可扩展的公链,至少在公布的综合性能上已经可以很好地承载部分应用,去中心化程度远高于EOS所采用的少量超级节点和备选节点的DPoS机制,而且实现了更好的社区自治以及公平去中心化性,避免了强者更强情况的出现,同时也保障了更高的安全性。
一言以蔽之,目标就是整体做到和ETH一样安全,和EOS一样好用,但比EOS更去中心化。
IOST联合创始人Terry曾言:PoB(IOST所独创的共识机制)不仅是一种技术,更是一种理想。很多类似项目的技术路径也确实是在一步步实现这般的愿景。
初心易得,始终难守
EOS掀起生态节点治理的热潮后,“超级节点”就慢慢成了后续诸多公链的标配,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区块链技术之外的人治问题,这也成为诸多公链生态发展最大的梗阻。首开滥觞的EOS更是龃龉不断,前两天那篇大热的“讨伐檄文”,其实就颇能说明问题:
超级节点机制下,治理困境往往会陷入人治的怪圈——要么生态和社区逐步被节点和资本完全绑架,要么避免沦为项目方“一言堂”的“公司币”。
两者之前的权衡很难把握,像EOS中交易所、大户节点之间订立“攻守同盟”,互相支援并排除异己,增强他们对当选节点与否的掌控力,使得原本的投票治理完全沦为少数人的“纸牌屋游戏”。受伤的,可能还是草根团体和少数真正想为EOS生态做出贡献的人,一如EOS里最开始热火朝天的引力区…….
最终柠檬市场一旦形成,很容易迈入无解的死循环,还是恶性的那种。IOST在这方面倒做了一些颇有意思的化解尝试——它在正式节点的标准上进一步降低了门槛,包括对节点合伙人的要求里,无论是技术背景还是各种其它方面的综合实力,没有加以特别多刻意的限制,避免大多数节点和收益都是由大财团、交易平台等把持,从机制设计上做到更去中心化的公平竞争。
项目不只是少数人的项目,是社区的“相对多数”的项目。
“要强化基础研究,提升原始创新能力,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、占据创新制高点、取得产业新优势。”
道阻且长,熊市活下去难,但活下去并不断拓展“朋友圈”,才能够抓住触手可及的未来。
将来一旦风起,活下来的项目方们,最容易乘风而起抓住机遇,希望也相信,最终能够给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答案。